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數承邏輯 計算賦能
學院概況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前身為1956年建校時成立的數學科,1984年和1985年分別與河北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聯合辦學,設專升本函授站,1997年與河北師范大學共同培養本科生,2000年開始自主招收本科生。經過25年的建設發展,學院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水平、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
學院構建了完善的本科專業體系,現開設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和數據計算及應用4個本科專業,形成了“數學理論+應用技術”融合發展的專業布局。其中,數學與應用數學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為校級一流本科專業,學科教學(數學)為校級一流建設學科,應用統計為校級一流培育學科,凸顯了“基礎學科引領、應用學科突破”的專業特色。學院打造了優質的本科專業課程,現擁有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省級專創課程1門,校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學院創建了完備的實驗教學條件,建有“唐山師范學院計算科學實驗室”和“唐山市數值計算與仿真重點實驗室”兩個實驗教學中心,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提供堅實支撐。
學院始終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核心任務,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4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8人,碩士學位教師28人,碩士生導師2人。師資隊伍中涌現出河北省師德標兵1人,河北省教學名師1人,河北省課程思政名師2人,唐山市優秀教師3人,唐山師范學院教學名師1人,唐山師范學院師德先進個人4人;團隊建設成果豐碩,擁有河北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河北省課程思政優秀教學團隊1個、河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1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為高質量教學提供了核心保障。
堅持黨建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學院始終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以“強黨建”引領“立德樹人”,構建“總支統籌、支部落實、黨員行動”的三級聯動機制,將思政育人工作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深入推進“時代新人鑄魂工程”,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三全育人”為抓手,以“五育并舉”為路徑,形成“目標一致、分工合理、協同高效”的育人閉環。通過總支統籌規劃、支部落地實施、教師全員參與,將理想信念教育、綜合素質培養、成長服務管理深度融合,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細落實。
1.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強化價值引領“向心力”
堅持“師德是第一標準”,將師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打造“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育人隊伍。
多維度筑牢師德根基。組織專題學習,開展研討交流,發揮榜樣作用,引導教師自覺踐行“四有”好老師標準。
榜樣力量示范引領。通過“師德標兵”“教學名師”評選、“優秀教師事跡分享會”等載體,發揮榜樣輻射作用。全體教師堅持“言傳與身教相統一”,以職業榮譽感和責任心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專業教師榮獲校級以上育人類榮譽稱號14人次,形成“名師引領、全員爭先”的良好氛圍。
2.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抓手,激活課堂育人“主陣地”
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頻共振,讓專業課堂成為立德樹人的“主渠道”。
深化教學改革,挖掘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有機融合,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大綱,編寫《課程思政案例庫》,重點圍繞“科學精神、愛國情懷、創新思維、責任擔當”等方向深挖思政元素,形成“課課有思政、堂堂有引導”。
以賽促教,提升育人實效。通過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優秀教案評選、教學觀摩等活動,錘煉教師思政育人能力。近三年,累計獲得省級及以上課程思政教學比賽獎項、優秀案例30余項,形成“專業知識+思政元素+價值引領”的融合式教學模式。


3.以第二課堂實踐為延伸,拓展育人“新空間”
搭建“實踐育人平臺”,將思政教育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通過志愿服務、文化活動、社會實踐等載體,讓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打造特色志愿品牌,依托“益數”志愿隊、“紅數苗”志愿服務隊兩支學生志愿隊伍,開展系列品牌活動。多年來持續開展“益數青馬志愿行”活動,線上為醫務人員子女提供線上義務輔導,參與遠程支教志愿服務活動,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紅數苗”志愿服務隊走進基礎教育學校開展“數學思維啟蒙”,深入基層農村參與“鄉村振興調研”“社區數學科普”等活動,將青春力量扎根基層。
豐富實踐育人載體,定期舉辦“師德報告會”“名師訪談”“紅色現場課堂”等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社會調研、公益活動近千人次(近三年),實現“實踐育人”與“社會服務”雙促進,讓學生在奉獻中厚植家國情懷、錘煉品德修為。走進大釗公園,在《青春》誦讀中對話百年黨史,讓“大釗精神”的信仰火種在聲波中鐫刻于精神年輪;探訪唐山博物館,觸摸城市涅槃記憶,“數說唐山”系列微視頻講述抗震重生故事,生動體會“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讓唐山的“五種精神”在青年學子的實踐中落地生根。

強化質量意識,保障教學質量提升
學院始終將教學質量作為立院之本,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核心理念,構建“專業建設為根基、課程建設為載體、隊伍建設為支撐”的三位一體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通過系統性建設推動人才培養質量螺旋式上升。
1.以專業建設為核心,夯實內涵基礎
學院以“優化結構、突出特色、動態調整”為原則,深化專業內涵建設,形成“傳統優勢專業引領、新興交叉專業突破”的發展格局。
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基礎教育需求,明確各專業培養定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聚焦“中學數學骨干教師”培養,強化教育教學能力與學科素養融合;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數據計算及應用專業面向“新技術融合”需求,培養“數學基礎扎實+應用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通過定期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專業定位與學校辦學定位、行業發展需求高度契合。
以“一流專業”建設為抓手,推動專業建設層次躍升。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23年通過河北省一流本科專業驗收,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2024年通過校級一流本科專業驗收,學科教學(數學)為校級一流建設學科,應用統計為校級一流培育學科。
緊跟學科交叉融合趨勢,2024年新增數據計算及應用專業,打造“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的交叉融合特色,為培養適應數字經濟時代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提供支撐。
2.以課程建設為載體,落實OBE教育理念
學院以OBE教育理念為引領,深化教學改革,推動課程體系從“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型,以學生學習成果為目標,重構課程內容與教學環節,推動“單向灌輸”向“交互式教學”轉變,構建“目標清晰、內容前沿、評價多元”的課程生態,實現“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考核模式。
2022年,《高等代數》《數學分析》《C++程序設計》3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課程,截止到現在,三門課程累計選課人數超過12000人次,覆蓋300余所高校,課程影響力持續擴大。2025年獲批24項校級課程建設項目,為課程資源迭代升級提供保障。

3.以隊伍建設為抓手,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學院通過“教研能力提升+團隊示范引領”雙輪驅動,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教學隊伍,為質量保障提供核心支撐。
近5年獲批或完成省部級以上教改項目8項、校級教改項目30余項,發表教改論文20余篇,形成“問題導向—改革實踐—成果轉化”的教研閉環;教師在教學比賽中屢獲佳績,包括省級教學創新大賽三等獎2項、市級教學比賽二等獎3項,校級理科組講課比賽一等獎3項,校級教學創新大賽三等獎2項等,主編/參編教材4部,教學水平持續提升;近5年獲批省部級科研課題5項、市廳級課題17項,授權專利2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SCI檢索20余篇),實現“教研相長、以研促教”。

學院重視團隊建設和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并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團隊的示范引領作用。現有河北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團隊通過“傳幫帶”機制培育教學名師與骨干教師,推動教學內容、方法創新及資源開發;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成效顯著,數學與應用數學教研室連續三年在校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考核中獲得“優秀”,2023年獲得河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稱號,形成“人人重教學、組組強建設”的良好氛圍。
聚焦能力提升,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學院以“優品德、厚基礎、強技能、重實踐、求創新”為人才培養總目標,構建“四年一貫、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校校/校企/校政協同育人+課賽融合+導師制”三維聯動機制,形成“學訓并進、賽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全面提升創新意識、研究能力與學科素養,為學生成長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1.打造精品活動,強化師范技能培養
針對師范專業特色,學院構建“全過程滲透、多路徑協同、遞進式提升”的實踐教學體系,將教育情懷培育與教學技能訓練深度融合,以“能力進階”為主線,設計“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三級訓練方案,明確師范生四年技能培養路徑和內容,聚焦“六個一”工程,助力師范生成長為“站得穩講臺、育得出新人”的骨干教師。通過階梯式訓練,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實現系統性提升,實習實踐成效顯著,獲用人單位高度認可,教師資格證獲取率逐年提升。

融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資源,打造“理論學習+實踐體驗+榜樣引領”的立體化實踐平臺。定期舉辦“師德報告會”“名師示范課”,邀請中小學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到校分享經驗,組織師范生觀摩學習;實施“朋輩計劃”,由高年級優秀學生結對指導低年級學生,形成“傳幫帶”成長氛圍;常態化開展“教學技能強化訓練”“教學技能過關考核”,每年舉辦“青春π?卓師杯”師范生素質大賽,覆蓋教學設計、模擬授課、課件制作、兩筆字、微課制作等核心環節,培養出一批“校級教學能手”。


2.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學院以“就業需求為導向、學科競賽為抓手”,深化產教融合、賽教融合,推動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雙提升”,助力學生高質量就業與發展。
持續邀請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經貿大學、北京建筑大學等研究生招生對口單位到校宣講,舉辦考研經驗分享會,搭建學生與高校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深化“訪企拓崗”專項行動,2024年與多家科技企業、教育機構簽署就業協議,新增實踐就業基地3個,開拓就業崗位超200個,涵蓋數據分析、教育科技、統計咨詢等領域;就業質量穩步提升,2024年畢業生去向落實率97.18%,協議合同就業率29.3%。
學院將學科競賽作為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核心載體,形成“全員參與、師生協同、學創結合”的賽訓模式。以“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師范生素質大賽”“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河北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統計建模大賽”“藍橋杯”等賽事為核心,覆蓋數學、統計、計算機等多領域,實現“課賽內容融合、訓練過程銜接”。通過競賽實踐,學生“學用結合”“學做結合”“學創結合”能力顯著提升,近三年獲省級以上競賽獎項近百項,其中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國家級三等獎2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省級一等獎3項,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省級一等獎8項。